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杨溥禅位徐知诰【 李昪】 (第7/7页)
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 此外,李昪对教育的重视也为后世所称道。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设国子监,兴办太学、小学,培养国子博士和四门博士外,还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学馆,号曰庐山国学。 著名诗人江为、伍乔、刘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学。 李昪本人也喜欢写诗填词,不过存世极少。如: 《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 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 敢向尊前不尽心。 《游后湖赏莲花》 蓼花蘸水火不灭, 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 琉璃池上佳人头。 按照中国古代礼制,凡皇帝死后,都必须给其拟定一个庙号。南唐以唐朝皇室的后裔自居,于是有人认为李昪在唐昭宗之后,其庙号应称“宗”,韩熙载与司门郎中萧俨、给事中江文蔚等,均认为李昪乃是中兴之君,应当称为“祖”,于是遂确定李昪庙号为“烈祖”。在这件事上韩熙载的作为甚得中主李璟的欢心。但是韩熙载并不是善于逢迎的人,所以不可能事事都使李璟满意。 李璟即位之初,便改升元年号为保大。韩熙载认为按照礼制,新帝即位的次年,才可以改元,还说什么“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何以训人?”李璟以诏书已颁,不便改动为由,拒绝了韩熙载的建议。虽然韩熙载此举没有得到李璟的赞同,但由于李璟是一个宽厚的人,并不影响他对韩熙载的信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