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_第240章 格局【感谢莫渐殇丶逐风的盟主打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格局【感谢莫渐殇丶逐风的盟主打赏】 (第4/5页)

安山湖打造一条河渠灌水,则安山湖必能一直保持水草丰盈。”

    如今安山湖的面积,是后世东平湖的五倍有余。

    就是因为没有了水源,加上围湖造田和干旱,才导致湖水萎缩的。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将大汶河水注入其中,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的补充,才让东平湖重现生机。

    左梦庚的做法,也不过是效仿罢了。

    将安山湖与金堤河、会通河、大清河贯通,则安山湖可以一直保持水位,那么作用肯定大于后世。

    他还有其他的想法。

    “光靠打渔、捕捞,收获能有多少?再者,人人都去水里滥捕,迟早有一天会让水泊里的鱼获灭绝。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人工养殖。这么大的水泊,只要分段养殖,则收获便可以源源不断。”

    水产养殖,在这个时代并不新鲜。

    事实上中国水产养殖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在明代水产养殖不但很普遍,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介绍。

    听他提到养殖,众人大为惊奇,随即纷纷称是。

    养殖和种地是一样的道理,产出可以源源不断,也会成为沿岸百姓的一条财源。

    李青山却不见喜色。

    “往年俺们也想过自己养些鱼获,可是官府不让。安山镇西边的这片水泊,全都是有主的。”

    天下虽大,贫者却无立锥之地。

    这就是明末的真实写照。

    山河湖海,全都被当权者侵占了。

    平时百姓们进水打渔,地主和官府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要是依靠水泊养殖,那是痴心妄想。

    然而在李青山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