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_分卷阅读17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9 (第3/4页)

台面的中学生似的。”

    不过有件事她给忘了:她女儿本就还是个中学生。

    但是周氏知道她闺女文采极好。人有点本事放在那里闲置着,一有机会,总舍不得放着不用,她只怕允焉到时候沉不住气,一朝上前去为他帮衬,两人一道受这群文人鸟气不说,还容易丢人现眼。故在来之前同允焉再三交代过:“无论到时候旁人将斯少爷欺负成什么样,你若是有什么可以替他辩白的,只坐在斯太太身旁替他说两句;切莫去那群诗人作家面前多嘴。”

    楼下一群人刺来探去,楚望立在窗边听了好一阵,基本也算是搞懂了哪一位是几年级的语文书上哪一篇课文的作者了。

    实际上,这场“餐会”十分有名,有名到以至于能载入二十一世纪高中课本里。这是一场语丝、新月多年凌厉檄文论战的唯一一次停战,看起来是集体向归国才子的拉拢、是合起伙来将火力对准喝洋墨水、具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文化界代表人物,实际上是因这批人之间有诸多私交,彼此对友人“婚外情”“三角恋”“滥情”“摒弃旧式妻子”的私事心知肚明,也因自己也与这些词语脱不开关系,故而在包庇友人的同时,也给自己撑起一柄□□;而问世与火热,正大大刺痛了这群文人的表面清高骨血,私下却滥情冷血的敏感神经。

    他们要向的作者讨个说法,要让他低头认错,向他们求饶;甚至于自己以身试法,表示愿意同他们同流合污,这才肯开尊口接纳他入“中国文坛”。

    她接着看下去。以周先生与徐先生为首的,就缺乏“中式幽默”率先对他口出刻薄之言,一说他的玩笑太过西洋式“刻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