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70】饥荒年代11 (第3/5页)
真的相当于小学里的科学课了。 课上认真学,课下虽然没有什么习题可以做,但将书背诵一遍,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撒贝宁当年在北大,就是靠着把书背下来,顺利通过没怎么上过的课程,这种方法最为直接有效。 只不过原主的脑子似乎不够聪明,所以就只能用笨鸟先飞的勤奋去补拙。 10月中旬,玉米基本上收完,这次她回家感觉有活干了,因为家里人忙活着做豆腐,地里活就做的慢了。 她除了掰玉米,砍玉米杆子,还帮着爷爷捆玉米杆子,这些杆子村子里收走一部分,剩下的都被各家各户拉回去当燃料了。 如今家里后院做了个磨坊,村子里谁家办事儿,不管是红的白的,都会招呼他们家定豆腐。 甚至离得远的那些,尝着觉得好吃的,也都会在卖豆腐的时候提前通知,刚开始他们没有要定金,后来在叶欢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要定金的好处,于是在此之后,他们叶家豆腐坊,也有了他们的规矩。 所谓量大从优,在前三天优惠之后,就恢复了两元一斤的价格,若遇到谁家预定超过十斤以上的,都以五块钱三斤来算。 家人越做越熟练,对卤水的把控也是越来越好,她每次回去,都会拎几斤豆子。 每天或多或少也会种一次豆子,一周大概能攒个四五斤的样子。 豆腐坊收上来的豆子,撵不上他们用的时候,就会挨家挨户的去买豆子,按照市场价买。 如此折腾下来,一个月家里面差不多能挣个两三千块钱。 分成四份的话,也就是六七百块钱。 如此一来,爷爷奶奶有了保障,三兄弟每一房也有了收入,虽然没分家,但是有些钱是被爷奶允许的平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