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04】饥荒年代45 (第2/6页)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所以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而季虎子这个时候领到这样的调令,又何尝不是对他的肯定? 鉴于接下来要面临的各种动荡,叶欢思前想后,斟酌再三,给叶雨回了一封信。 信的大概意思就是告诉她,到了边疆日子虽苦,可也是一种历练,而且在政治上也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响应,应该跟随季虎子的脚步,到边疆建设兵团,那里有更多的人需要她这样的知识青年,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夫妻俩也会跟过去。 上山下乡在68年之前,主要以农场模式为主,68年之后则因wg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 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j一起毕业的奇景。 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 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 而c队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c队就不用提z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 这封信寄出去不到半个月,她就又收到了meimei的回信,看了信之后,她释然的笑了。 因为叶雨听进去了,这是个好的开始。 不管仝战如今落得怎样的结果,他的个人经历对她来说就是个定时炸弹,说不定哪一天就炸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和仝战的下场也无非就是这种劳碌命,不是去农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