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0章 越俎代庖 (第3/4页)
枪管超出木托一大截的设计不一样。 明朝时候,木托几乎是全托结构,也就是基本与枪管等长的布局。 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钢材强度不够,不得不使用木托加固。 以上两点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时人意识不到这么做的弊端。 而是——高炉炼出来的钢材强度不足。 换句话说,这是无奈之举。 前文说过,明朝时候,武器制造大体上分为三个部门: 其一,内监,其二,文臣,其三,边军。 文臣制造这里就不说——稀烂的玩意,本质就是捞钱的工程。 现今展览在各个博物馆的明代枪支,几乎全都是内监、边军生产的。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明朝火枪的制造中,不管是边军制造也好,还是内监制造也罢。 因为高炉炼钢强度不足,因此,打造枪管的时候,就会再次人工锤炼。 这东西,是很耗费时间和人工的。 这些再次提炼的钢材,只能用在“刀刃”上。 也就是枪管。 而刺刀,则是配件。 不管是刺刀也好,还是赵士桢火枪的闭锁装置也好,都是直接采取的高炉炼钢钢材。 因为强度不足,因此,明朝刺刀,是无法以外卡的形式,套在枪管上的。 这么一来,就只能将刺刀装备在枪托上,或者是塞进枪管内。 而朱由检设立王府洲大明皇家武器制造局后,就将水力机械拿了出来。 机器制造,是最节省人工的。 时至今日,有了一众大神的帮助,大明不但发展出了一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