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节 六脉渠 (第2/5页)
城里的几条主要道路拆干净,交通理顺,至于一般的居民住房和商铺的拆违可以慢慢搞,不要急着一口吃成胖子。” “老林,我也是迫于无奈。”刘翔重重的叹了口气,“你知道的,我们定得计划里,除了拆违,还有清理城市下水道这件工作。你也知道,马上就是‘回南天’了。” 广州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全面整修下水道,挖掘东湖之前因为城市地理环境的关系,饱受城市内涝之苦。而且每年的三月一过便是所谓的“回南天”,期间常有小雨或大雾,是城市排水系统在进入汛期之前的第一个考验。 林佰光在广州几年,自然知道回南天的厉害。他点了点头。 “我早听人说过广州有六脉渠这个排水系统。不过这几天我召集了留用的书办和衙役,又亲自去走访了一下,结果很不乐观。”刘翔随手拉过一张地图来,“谁也说不清六脉渠的走向!”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六脉渠顾名思义,是六条河渠组成的排水系统,起源自宋代广州城内的六条天然和人工河涌,利用广州城北高南低的天然地形构成的河道式的排水体系。即有排水功用,又有交通之利,像有的渠道还有供水的用途。不过,这一体系在明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明代的广州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三城合一和修筑南城使得原本城内的天然水系遭到了很大破坏,包括文溪、古西湖在内的天然河湖逐渐淤塞,逐渐演变成了单纯的排水渠道。由于城内交通功能基本丧失,居民便开始逐渐侵占河道,渐渐的明渠便成了暗渠。如果说明代初期六脉渠还保持着过去“河涌”的面貌,除了排水还能行船;那么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