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1章 战后安排 (第2/4页)
”地区的乐浪郡、“鸭渌水—萨水”地区安平郡被大隋王朝完整收复;而且也说明安乐都护府七郡之中,只有“萨水—浿水”地区的带方郡尚未收复。而从敌军目前的部署来看,兵力集中在国都平壤,只要我军一战而定,此战便结束了。” 裴矩反复看了看,神采奕奕的向杨集建议道:“大王,平壤亦是一座不亚于辽东的坚城雄城,高句丽若是举国而战,必将是一场惨烈的大战,要是让高元和高建武将城中守军招降,定能不战而定、减轻不必要的伤亡。” “裴公此法的确有利于眼前,合我们很快就结束了此战,然而从长远上说,却是不利的。”杨集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平壤是高句丽的国都,是我大隋以后的带方郡郡治,但不但高丽国都汉城相距不远,而且还邻近新罗、百济。如果和平解决此城的话,既无法向高句丽南方人、新罗、百济展示我大隋神威,也无法歼灭反隋势力。” “要是我们立不了威,日后治理起来必将难如登天,而且还要长期受到高丽、新罗、百济觊觎。所以此战必须打、必须狠狠地打。只有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反隋势力在战争中消灭,南方三国才会老实、南方百姓才会安分。否则的话,势必留下无穷遗祸。” 说到这里,杨集下了最后的定论:“为了日后的长治久安,有些牺牲在所难免;此时的打杀、牺牲不是夺取功绩,而是为了为了日后不用打杀、不用牺牲。” 裴矩闻言苦笑,杨集所说道理、利害关系,他全部都懂;但是自古以来征战在外的大将,往往就是因为这场可以和平解决却去打的战争而饱受非议。 攻讦者的说法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指责前方大将为了个人战功,不惜牺牲将士们的性命,要是出现太大的伤亡,甚至连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