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5章 杨广忍无可忍 (第7/9页)
的人选。”苏威愕然,不是应该问问我的适合人选是谁么? 杨广见状,眼中厌恶之色一闪而没,接着又说道:“此人便是何妥。”杨广心目中的国子监祭酒本来是经学大师刘炫,但是苏威的嘴脸令他想到了苏威克星何妥。 何妥才学虽不如刘炫、刘焯,可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经学大师,三人共同特点就是清廉、正直、较真,尤其是做学问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抱着一种敬畏之心,每有所得,总是反复再三找古籍对照,直到精准无误,才敢公诸于众、请大家指正,然而他们那么认真,谁又指正得了? 他与苏威恩怨、矛盾源于一次吹牛皮。开皇年间,时为纳言的苏威在一次制定教材的朝会之上对杨坚说 “先父常说只要通读《孝经》一卷,就足以立身治国,用不着再学别的,所以我只读《孝经》。”较真的何妥认为不妥,他反驳说:“孔圣子都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苏公作为一代大儒,不可能说出这种话;而苏威精通律法、算学、治国之术,可见他根本不只学一卷《孝经》,苏威却打着父亲之名来欺骗圣人,既不忠诚、又不孝,更不可信。”苏威颜面尽失,由此怀恨在心、处处搞何妥,最终把何妥搞到秘书省看管书籍去了。 后来,杨坚让身在太常寺任职的苏威之子苏夔与秘书省官员商定钟律,苏夔提出了一堆观点,而朝中官员不管对错、一致赞同。 但是何妥当朝就挑出苏夔一堆错处。此后,两人又在学术方面斗了很多次,次次都以苏威丢脸尽失而告终,光明手段搞不过何妥,苏威便来阴的,他编造罪名,意图弄死何妥的儿子何蔚。 此举得到苏党一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