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2章 大形势和小歌谣 (第3/4页)
障,我再说。 欧佩珊此时就是第二种含义。 “没关系的,佩姗姐。”江澈说:“自己人,你直说就好。” 欧佩珊点了点头,“大概因为江总你,还有之前胡总、郑总……你们,跟霍家一系的人走得太近了。” “是么?”江澈顺口接了一声。 “嗯,江总你应该知道现在港城的大形势的。” 这一句就说到这里,欧佩珊相信江澈能理解。 眼下港城最大的形势,距离回归还有4年,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时间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偏偏这时候,英国佬又扔了个搅屎棍总督过来,情况就变得更为糟糕许多。 至于霍家,霍颍东先生,一直都是著名的爱国人士。 总结这一时期霍家在港城的状态,大概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我知道“英国佬”看我不顺眼,也知道他们拿我没办法。 二,吃亏,不惧。 霍家在这一时期很吃亏,拿地亏本,经营工程亏本,曾经的“土地爷”看起来正被某超人李甩得越来越远,却又不得不做; 反过来英国佬其实也纠结,因为霍家爱港,根基深厚,同时拥还有着大陆当面的鼎力支持,手握多项特许经营权,港城的建设,根本甩不开霍家。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那些跟霍家走得近的“小家小业”,日子反而最难过。 江澈和郑忻峰、傻爱国三人来自内地,于港城初露头角之时,就与霍家一系联系在了一起。 欧佩珊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内心其实希望江澈可以暂时“圆滑”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