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_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七十一章 论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七十一章 论道 (第3/5页)

放在江南,也不值一提。

    大明是一个完全没有办法发挥自己能力的国家,没有关锐,没有数字管理,没有通用体制,没有会计制度,银行,民法,和技术。税制二百多年不变,对富商和士绅同样的没有办法,账面上的俸禄极其菲薄,而实际贪污的损耗又极为惊人。

    生铁的产量到达几千吨的时候,税收才是几十吨,不知道多少官员中饱和商人发了大财,官府却穷的要当裤子。

    事实上就是到了明末那些年,沿海的商人富的流油,朝廷却收不到一毛钱的关税,崇祯在北京穷的穿打补丁的衣服……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人的失败好办,制度的失败就很叫人头疼了。

    张佳木所说的几件大事,第一件用来改革俸禄制度,实在也是抓到了个中的要点。

    不把官员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哄好,如何能谈改革官制和吏制,又如何谈及火耗归公后的好处?

    怕是官员会全部和他拼命,他手中的几万人,能把全天下的士绅全部杀光不成?

    做成了最关键的第一步,底下的事犹如顺水行舟,做起来会比第一步要轻松许多,难道张佳木能弃手不做?

    “下一步,是转漕运为海运,但最终的目的,是开放海贸。”

    “这件事,似乎听你说过,海贸之要紧,恐怕现在知道的人也很多了。”

    自从漕运改海运的风吹开之后,京师关于禁海的讨论已经很多了。

    明初禁海,原因很多,关键之处还在于明太祖的小农思想。因为倭寇和生民出海常有不归者,又怕在海外生事,所以干脆禁海。

    这种禁令当然不得人心,明朝的禁海除了在洪武年间最为彻底外,到了永乐年间就大肆出海,仁宣到正统年间,因为永乐浪费的资财太多,百官趋向保守,禁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