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_第315章 城北的守卫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城北的守卫战 (第1/4页)

    为了麻痹安邦彦,王宏宇决定援军先不露面。

    等安邦彦在四面试探后,一定找守卫最薄弱一面调动大军强攻,想一战拿下贵阳,借机重创敌人。

    其实王宏宇知道凭借明军这点兵力,如果不把叛军集中到一面,绝对不好打,跑了就麻烦了。只有把叛军集中起来才能一锤定音。

    李枟将守军分为五支,令提学佥事刘锡元及参议邵应祯、都司刘嘉言、原副总兵刘岳分御四门,自己防守首当其冲的北门。

    李枟派部下密切注视城外敌人的动向,观察城内街巷的治安状况,以防内外勾结。

    与此同时,城内的民众也组织动员起来,分片据守,“学官及诸生亦督民兵分堞守卫”。

    原四川参政潘润民正在贵阳家中闲居,面对安邦彦的围城,他“输银千两助饷,佐文武官吏巡守,日率励士民……北城雉堞不修,润民出赀补之”。

    明末诗、书、画“三绝”的黔中才人杨文骢,“募士同拒守。

    这两位是被载入史册的文士,他们的壮举与日月同辉。

    贵阳的北门建筑在高坡之上,易守难攻,加之护城河沿城墙脚下流过,河岸城外是外来移民的棚户区,无形中成了缓冲地带。

    对安邦彦来说,贵阳的东、南、西、次南四门,官军不是以河据守,就是由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士把守,唯独坐镇北门的李枟是科举出身,毫无作战经验。

    安邦彦认定北门是薄弱环节,如果一举拿下,李枟及守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于是加紧了北门的进攻。

    连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