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_第219章 正式启程南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正式启程南下 (第3/4页)

支持,也乐于培养实干的官员,一同振兴大明。

    不再逗留。

    王宏宇等人立刻出发,几十人便装骑马在前,流动图书馆居中,浑河军抬着周敦吉棺椁殿后。

    第二天一早,王宏宇就如期抵达保定府。

    保定城外满是平原,此时正是小麦即将收割的时节。

    此时水稻因温度、用水和育种原因,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到黄河以北。

    玉米、红薯等美洲作物,被艾斯板鸭人带到吕宋后,又被引入福建、广东、广西。逐步选种适应,要到河北的话还要经过相当长时间。

    北直隶中部南部,包括保定在内的地区,实现一年两熟种植,一般是初冬种冬小麦,夏季收获。然后种被通称谷子的粟,深秋收获。

    此时城外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许多辛劳的农民收获小麦,种下谷子。

    这一场面在京城以北很难见到。

    因为小冰河时期寒冷,北直隶的靠北的地方,冬季太冷种不了冬小麦,只能等到春季种下春小麦,到秋季收获。

    所以只能一年一熟。

    这也是不适合选择关外,开设第一个根据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基础才是关键。

    仅凭当地一年一熟,亩产二百斤,很难供养数量足够的脱产兵。

    没有海运的粮食,没有朝廷陆路运输,关外只能以半耕半战的兵马为主力。

    然而不脱产的兵马,已经不能适应晚明到明末的残酷挑战了。

    努尔哈赤一年一抢,供养起来的数万精锐脱产兵,如果对付轻甲不脱产的兵,一个能砍十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