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霞瓷生_分卷阅读2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 (第3/4页)

笨的陶壶,好看了许多。

    相信以后技术成熟时再创新,顾春衣有把握烧制出透明的红壶来,象血玉的颜色那样。

    如果技术再进步些,可减少成本,成熟后的泥土只需要上釉,烧制出瓷器来,白色的、浅黄的、淡绿的,甚至是做出宋微宗赵佶所称赞“雨过天青云破chu,著般颜色做将来”的天青色来,都不是梦。

    瓷器的温度要求太高,现在的能力有限,不过不要紧,一步一步慢慢来,谁也不是一天吃成一个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能到达的。

    顾春衣坚信,总有一天,她能烧制出任何她想要的颜色。

    就在那废弃的窑址上,顾春衣把窑推倒重建,原来的砖窑简陋且不严密,只能烧红砖这种比较简单且温度不高的东西,而要烧制符合顾春衣要求的窑炉,只能推倒重建了。

    龙窑依山而建,头下尾上。头为燃室,尾放烟囱,左右两边都得有窑口,利用地势坡度增强窑室烧成时的抽力,烧窑时其窑内不同位置火焰环境也不同。

    现代的窑炉是用电的,或者是用瓦斯的,而古代都是用柴烧的,灰烬和火焰都会窜入窑内,高温下,木灰溶融,会影响烧制品,但也有好处,灰烬和火焰窜入窑炉后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整体呈现的是:粗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

    这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是人类的艺术之作,也是老天爷的随兴锦上添花作品,能带给制作它的人更多的惊喜,这是电窑或瓦斯窑所不能及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