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拾遗_第12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第2/3页)

嘉彦由衷道。

    苏辙闻言苦笑不已:你可莫要学他,以你的身份,若是学了他,可就更难了。唉我真恨不能同他一起去了,罢朝远放,逍遥自在,也好过日日在这朝中煎熬。他现在在颍州,定是快活极了。他在杭州疏浚西湖,现在又到颍州疏浚西湖,现在人送外号苏筑堤,真是哈哈哈

    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还朝,因对旧党执政中的弊病提出革新意见,而招致旧党朝臣攻讦,再度被外放出任颍州知州。彼时苏辙心中苦不堪言,随兄连上四道自求外放的札子,但都未曾被允。

    苏轼因着早些年反对王安石新法,大体上还是被时人归入了旧党行列。但实则旧党内部也分为了洛、朔、蜀三派。洛党以官家曾经的老师程颐为首,蜀党以苏氏兄弟为首,朔党则涵盖了其余大部分北方旧党重臣。

    洛党、朔党大多看不惯以他为首的蜀党,只因他也提出了相当多旧党的弊病。他就是这样一个按捺不住的性情,任何看不惯的事,都直言敢谏。再加上他酷爱写诗作词,文采斐然,每每下笔又总有暗喻讥讽之意,给了政敌相当多的把柄。

    哪怕是曾经因乌台诗案下狱,生死攸关,也不曾彻底改变他这个性情。

    故而他是两头都不讨好,连遭贬谪外放。

    而苏辙相对更持重、保守、谨慎,他虽然内心深处的政见于其兄一致,但该妥协退让之时,他也会妥协退让。故而能在朝中留得更久。

    我也算是留在朝中,为吾兄保驾护航罢。否则我也不在朝中,以他那闲不住的性子以后若是再犯了事,也无人能保他了。苏辙叹息道。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夕阳西落,到了该离宫的时候。韩嘉彦与苏辙一同从东华门出宫,韩嘉彦往北,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