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1 (第2/4页)
纷撰写文章,在报纸上各抒己见,一场关于国体政体的论战陡然而起。 引起这场论战的时政要闻彻底在华夏打响了名声,发行量从八千多份跃至一万三千份,天津分社下旬就能开始运营。原本分社该开在京城,可李谨言却认为京城水太深,他们只是刚长了点个头的小虾米,还是低调点好。 “京城暂时不去,上海那地方也是鱼龙混杂,还是天津好。” 再者说,宋老板可是天津的地头蛇,报社开在那里,只要和宋老板打个招呼,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轻易就能解决。 1月10日,时政要闻的第一篇名人专访新鲜出炉。负责采访和撰写稿件的两个记者,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把完稿送给主编和老板过目。 没想到李谨言看过之后,说他们写得还不够好。 两个记者面面相觑,难道三少爷认为他们有的地方写夸张了,不够实事求是? “就是太实事求是了。”李谨言摇摇手指,“什么才叫名人?有名的人!有名的人当然要和普通人不同,例如楼大帅是以武起家,那就要针对这一点大书特书,如果你们没有素材,不妨去和茶楼里的说书先生取取经。” 说书先生? “三少爷,您是说?” “我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实事求是还叫什么艺术?” 记者和主编们顿悟了。 两天后,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楼大帅专访再被送到李谨言的面前,读完那篇颇有说岳全传风采的报道,李谨言点点头,拍板,就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