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篇职场失意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吗 (第9/17页)
在上海找到了几个人做销售和技术支持,可是在北京一直只有我一个人,在北京盈科中心的办公室里,我形单影只地守望了四个月,都没找到得力的销售人才。 终于,关于一个人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人和我在几年前曾经是同事,都在ssa公司工作,我是做销售的,他是做技术的。后来我去了西门子公司,他在ssa公司继续干了一段时间,还被提升做了管理,也像销售人员一样跑业务找项目。ssa里的老人儿几乎都走光了,他还坚持着,但最终也还是跳了槽。一家美国的小型软件公司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就把他挖了过去,成了这家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名员工。他又做技术又做销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又当爹又当妈”终于把这个小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拉扯大了,公司发展到几十个人,也赢得了不少项目,其中不乏在圈子中引起不小轰动的大项目,他一直是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实际负责人。 再后来,就在他正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1999年互联网的热潮风起云涌,大家比着看谁做的梦更大,他的老板,就是这家公司的头儿也决定以身试“网”开始不再满足于专注做软件业务,而是通过公司购并等手段向网络进军了。和别的公司整合后,他老板又从一些大牌公司请了一些“高人”来,而他也就从当初的负责人变成了一个业务骨干,虽然头衔是副总经理,但是只有卖力的份儿,没有拍板的份儿了。新来的那几位“高人”各个了得,论商业计划一个比一个做得漂亮,论演讲一个比一个做得专业,论花钱一个比一个花得痛快,可论挣钱就一个比一个没本事了。我后来听他讲这段遭遇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在中央苏区被李德、博古等洋专家们排挤的毛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