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爷后院背了首诗(清穿)_我在四爷后院背了首诗(清穿) 第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四爷后院背了首诗(清穿) 第25节 (第4/6页)

制豪强、开搞土地兼并、缓解社会矛盾的时候,不纳税的人是他的敌人。但他本质上跟这帮人还是一伙儿的,自然想要他们的认可。

    凌霄把这些在心里绕了一圈,趁着四爷被自己的问题问懵,抓紧时机忽悠:“所以我们要得民心,就不能靠报纸!得让我们的宣传和文化深入民间!你抓紧了民间的文化,就是抓住了民意,既不被皇帝忌惮,又比文人夸几句强出百倍去!”

    四爷果然意动:“不用报纸,还有什么新奇事?!”

    凌霄:这就要说起《女巡按》了!

    请允许我隆重为您介绍中国戏剧在清代的艺术大融会——京剧!

    凌霄从年前在府里看昆曲就惦记上抄戏了。穿越前辈们抄红楼梦抄金庸,凌霄是比不上这样百万字的记忆力,但抄戏对一个伪戏迷来说,问题还真不太大。

    戏曲好啊,信息量低,老百姓都能看懂;擅长抒情,尤其好在能把简单信息框定的感情用唱段推到极致,非常感染人。

    很适合在大清搞先进文化宣传!

    做这样的宣传工具,王府里的昆曲班子是不行的。以唱腔论,昆曲是“雅部”,唱的是文人传奇;各个地方声腔是“花部”,唱给老百姓听。民间地方声腔在清代融合大成,是为京剧。

    “乾隆爷今年多大了来着?”凌霄问四爷。

    有著名诗人殷鉴在前,四爷对这一问虽然摸不着头脑还是提起了警惕,“四岁。”

    “乾隆爷八十大寿那年,四大徽班进京祝寿,在京城沟通艺术交流唱腔,逐渐形成了京剧。”

    四爷一下被提醒了:“汗阿玛六旬大寿,也召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