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出笼记 第2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出笼记 第268节 (第6/6页)

孩子的出生都是在父母四十五岁以后,通过人工方式出生的。

    “无条件随机匹配”的模式下,人类想要一个孩子,往往是在基因库中随机匹配另一个数据序列的异性基因细胞,来繁育下一代。

    之所以采用随机,是为了确保基因多样化,防止社会中的从众潮流影响人类繁衍。

    因为有这样的假设:万一某个时期互联网突然流行起来奶狗男主,引起了女性跟风式追求,而男性那边喜欢蠢蠢的,但是百依百顺的女主。

    如果让这样的选择变成人类繁衍的决定因素。那么人类未来可能应对不了生存。

    不得不说,人类的小孩子有时候有令人很讨厌的性格,例如虐待小虫子、放火,都是进化过程中带来的进攻欲望。如果失去了这种令人讨厌的性格,固然会变得很可爱,但是——人不是宠物,依靠邀宠来存活的基因,不利于种族延续。

    【当然,即使是随机,也不是完全随机,例如族裔就不可能随机。东亚户籍只能挑选东亚户籍,才能享受养育下一代的各项福利。——繁衍说到底还是自私的。】

    ……

    繁衍随机匹配的盛行,是来自于近古时代,物质主义对家庭的破坏。

    自近古时代结束后,人们对男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群体分化,古典爱情理念早就不知道甩到那里去了。

    繁衍是一种义务,一种衰老时有所寄托的情感陪伴,伴侣往往是一种过剩的义务,因为男女青年追求独立。

    近古时期,男女相处之间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资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繁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