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出笼记 第2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笼记 第205节 (第3/7页)

好了。

    要知道,在没有人皇震慑的广大区域,部分草,长得很歹毒,例如就有一种,在道路缝的草会在人走过的时候突然抬起来,用“洋辣子”的毛刺给人来一口,来警告人不要继续向前踩踏。

    ……

    在11月下旬,先是一小股流民,两三个结伴而行,抵达了统伐区的边关。但随后不到十天内,变成几十人,上百人,最后上千人成批成批的向南迁徙。

    “流民”这个词其实也不准确,“流”是“流离失所”,是脱离恒产变成无产。

    而在城邦体系中,这些民众本来就是无产的。冬天来了,他们缺乏各种物资。随着这两年统伐军的贸易,让他们知道南边的人类势力是愿意接纳他们的。

    对于这些移民,统伐区当然愿意吸纳。登记,分类,洗澡,领取个人用品,加入小组,唱歌,宣誓!这一套流程,基层民政都是娴熟的。

    但随着赣中南下移民现象越来越多。

    统伐区的领导层现在要研究的问题:不在已经来这儿的这批人,而是还没有来的人!

    在已经到来的流民描述中,能跑一百公里抵达南边的,都是身体强壮并备有一口粮食的人。还有大量的人没有条件,滞留在北边。

    统伐区在理念上有这个包袱!——以北的那些内陆城邦治理下显然是出现了人道主义灾难,必须得管。

    按照诸夏时期就形成的‘公理’,当某国君王无道,流离失所可以吊民伐罪。

    这种思想到了秦皇汉武后,某地的治理不善这就是罪,邻地帮你治理,安顿了民众后,就有了顺天讨伐的权利。

    到了近古时代后,任何一个大一统政权,在东方国土范围内出现灾难后,都必须对同胞的生命财产进行切实的行动,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