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策 (第5/10页)

朝绝非易事。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西夏望尘莫及的。基于以上原因,李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最终促成宋夏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的新变化。李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宋夏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西夏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引起了李元昊的不满。辽夏之间其时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导致关系恶化,联盟开始破裂。李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也必须同宋朝媾和。

    从夏授礼法延祚六年(宋庆历三年,1043年)正月到次年六月,夏宋双方使臣经过了持续一年多的频繁往来,在“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称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等问题上,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宋朝用每年25.5万银、绢、茶赐西夏,允许恢复榷场,同意西夏使臣在宋京城馆驿从事买卖。李元昊以“西夏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然宋朝每遣使到西夏,只准他们居住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不允许进入西夏都城,以避免西夏用臣礼接待宋使,维护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的形象。

    陆垚回忆结束,虽说这次的宋夏战争,一共有三场规模比较大的战役,但是三场战役都由李元昊一方获得胜利。然而,西夏国虽说表面上大获全胜,但是战争带来的消耗对于他们这个刚成立的国家来说也是巨大的,最后也不得不委曲求全选择苟合。而对陆垚来说,自己现在身为宋朝的官员,已经知道了战争结果的他,就必须要从中找到应对的措施。

    求和并不是陆垚想要看到的结果,其实宋朝自从建国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