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二章过往 (第2/4页)
富,经济要比关内经济更好,关内很多人都跑到东北谋生。 等到计划生育以后,一些偷生、多生的家庭为了逃避处罚也会往东北跑。 东北经济衰落,是由于从80开始国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再加上资源枯竭造成的。 最早是没落的林场,8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林采伐限额管理后,林场很多人就失去了生计,只能纷纷背井离乡,然后是煤炭、铁矿石资源的枯竭,最后连石油资源也枯竭了。 可以说90年代下岗潮,东北是阵痛最严重的。 这个在建国初期,竭力贡献了全部资源的“长子”,却在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被遗忘了。 李凤琦在东北什么都干过,在林场伐过树,在农村种过地,还行医卖过药。 李家先辈在晚清时,行商救过一个道士,得了几个方子,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那时管的也不严,也没有什么非法行医这一说,很多医生也都没有医师资格证。 尽管李凤琦什么都干过,但由于吃不了苦,不安分,不管做什么都坚持不下去,所以在外飘荡了十几年,三四十岁的人还是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更别说娶妻生子了。 到了三十七八岁,实在没出路了,他这才下井做了矿工。 国有煤矿不是总招工人的,之前就五六年都没有招工了,李凤琦算是赶上了,要不然他就只能回碣阳老家种地了。 在那个年代,做工人要比做农民强,农民想要成为城里人,还需要买户口。 再说国有煤矿虽然工资低一点,但相对于私人煤矿要安全得多。 在矿上干了不到一年,李凤琦经人介绍认识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