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_慕林 第1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慕林 第125节 (第12/14页)

境内的所有河堤都加固一遍,该修的路就修,该建的桥也可以建了,甚至是那些在洪水中倒塌的土屋草棚,也可以用水泥来翻建。这么便宜方便又坚固的材料,怎能不大用特用呢?

    什么?产量太少?那就赶紧加大产量!

    什么?原材料不足?那就去找原材料充足的地方!

    什么?人手不够?灾后流离失所的人多了去了,趁着冬天农闲时分出外寻零工挣钱的贫民也到处可见,还怕什么人手不够呀?

    至于配方的保密问题,县尊大人不是很重视。他也是正经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年纪不大,出身不错,见识还行。他知道这样用处颇广的建筑材料,是不应该作为一家一姓的秘方珍藏起来的。

    谢谨华早从文氏与谢慕林这里得到了许可,也不打算严守水泥配方的秘密。他很大方地拿出了配方,献给县尊大人,成功地换取到了在县内几个有陶土、小煤矿、石膏等资源的地方建立自家水泥作坊的许可,捞到了最大的实惠。

    至于水泥配方的来历,他也照着事先跟三房商量好的说辞,告诉县尊大人:“是一位姓王的老工匠,在北地边镇军中做事,做了几十年,临到老了,想回江南老家养老。谁知他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却发现族人不知迁移去了何处,家人离散,已经找不到了。他自己在路上又感染了风寒,在客栈中病重难起,差点儿被赶出来。我们族里一位长辈偶尔路过,见状可怜他,就替他请了大夫,又给他寻了落脚之处。可惜他病得太重,医治已经来不及了。不过他感激我族中长辈的恩惠,特地将一本记载了毕生技艺心血的笔记送给了我族长辈。他死后,我们谢家族人替他办了后事,笔记就收起来了。过了几年,有人无意中翻看他留下的笔记时,才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