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慕林 第99节 (第3/13页)
大大提高了明军的作战实力,也为他本人在军中赢得了无上威望。 有了这些底气,永乐帝想要迁都,即使有无数大臣不情不愿,也没人敢公然反对。新京城是他亲自画的图纸,又从内库拨出八成钱粮物资去建造,他还事先解决了削藩的问题,连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等都先后病逝或回京养老了,根本没人能阻拦。 但是,没人敢公然反对他,不代表没有人在私底下搞小动作。 比如文臣,就会觉得永乐帝太过重视武将,轻视文臣,太过重视工商,轻视读书人,他们希望永乐帝能听他们的劝诫,成为一个理想中的仁君。既然永乐帝不答应,他们也只能指望太子了。 比如武将,虽然大部分人都很佩服永乐帝,但也有人觉得他在军中威望太高了,不利于自己统帅手下;还有人讨厌火器,认为永乐帝发明、推广这些东西,是在扼杀他们的前程;还有人是嫌永乐帝管制太严格了,带兵的人喝点兵血是正常事,可永乐帝却对这种行为严惩不贷,这不是叫他们没了活路么?还有人是昔日在藩王手下为将的,总觉得是皇帝害死了他们家大王,心里暗戳戳地要为大王尽忠,报复一下暴君什么的…… 又比如后宫的皇后与皇子们,永乐帝对庶长子朱允炆很看不上眼,对第二任皇后徐氏所出的嫡皇子朱允烰,也同样很不满意。他最喜欢的是一个宫人所出的皇子,不但长得象他,性子也很象他,还自幼聪明伶俐,对他的种种命令、主张都能很快理解。没有人知道,永乐帝是否想过要让这个皇子取代朱允烰的太子之位,但皇后与太子,勋贵与朝臣,都十分惶恐,认为必须要避免这件事的发生。那位皇子再聪明,再得圣宠,他既不是长,也不是嫡,生母位卑而早逝,何德何能越过两位兄长,成为东宫的主人? 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