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的觉悟 (第2/8页)
沙辅佐,又深得太宗宠幸,以为‘类我’的梁王说不定可以入继大统! 至于先帝,废粟太子而后逼杀之的教训,更是言犹在耳。 作为刘氏子,刘据太清楚,刘家的帝王,对于社稷和宗庙的看重,远在父子亲情之上。 尤其是他的父亲,当今天子! 而他的父亲,不喜欢他,不是一天两天了。 哪怕当年,舅父长平烈候在世之日,也多次公开训斥他。 认为他性格软弱,过于仁恕。 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不类己’。 而‘不类己’就是悬挂于他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 那时,他日夜惊惧,恐惧不安。 被长平烈候看了出来,于是带着他与他的母亲,去求见天子,把事情摊开来说。 终于得到了天子的首肯,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之后更是历次将监国之权,授予给他。 委以全权,哪怕他多次释放囚犯,平反冤案,也只是训斥几句,并未发怒。 但,若郁夷县因旱灾而闹出大问题甚至是民变。 那么,他的父亲恐怕就再也容不得他了。 对刘氏而言,宗庙社稷重于君王,君王重于储君。 任何可能危及宗庙安宁,导致社稷倾覆的事情,只要发生了,连天子都要鞠躬谢罪,去太庙告罪于列祖列宗。 至于储君…… 但凡做出危及宗庙社稷的事情,哪怕只是露出一个苗头,也必定被废! 粟太子为何被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