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六节 铁与火(1) (第2/4页)
所以需要趁热进行锻打,挤压掉杂质,得到可锻打和易加工的锻铁件。 中国走铸铁科技树是因为从夏商周三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青铜科技的缘故。 古代的先人,铸铜为鼎,为后人指明了方向。 而西方欧陆的工匠们,则根本不会处理因为高温而液化的金属液。 将之视为废物。 毫无疑问,锻铁科技树是死路一条! 欧陆的锻铁,虽然有含碳量低,易于加工等优点。 但前路已绝! 事实上,后世西方欧陆的炼钢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各种转炉,是从中国的铸铁科技树上重新发展出来的。 就连后来名为锻铁的锻件,也是以高温熔炼铁矿石,得到生铁再精炼而成。 低温加工,死路一条! 没有任何潜力可言。 而东方的铸铁件,看似太脆,实则,充满未来。 就是现在,诸夏的工匠们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将铸铁再加工,以炒钢术和灌钢术将之加工成为钢铁。 后世的钢铁厂中的各种炼钢炉,其实向上追溯,它们的祖先就是汉代发展起来的炒钢术和炒钢用的坩炉。 所以,假如现在为了图方便,走上低温锻铁的道路。 那是遗祸千古! 而且,其实也没什么卵用! 在工业革命前,古代中国的生铁产量,一直遥遥领先。 甚至,哪怕在现在,中国的生铁产量,就已经相当于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生铁年产量。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而原因就是,铸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无论在那个情况下,都遥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