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_第两百一十二节 富足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二节 富足 (2) (第2/4页)

,印度产的粗绒棉,成本高,产量小,经济效益也低,最重要的是纺织难度高。

    不然,也不会在其引入中国数百年后,都无法让棉花制品淘汰亚麻制品了。

    但有了空间以后,张越就可以代代优选,最终培育出堪比细绒棉,甚至超越细绒棉的全新棉花作物。

    如此中国的棉纺织业,恐怕就牛逼大了。

    说不定,能迅速的淘汰掉亚麻制品。

    除此以外,张越还利用了回溯功能,将后世的曲辕犁的图纸给找的差不多了。

    虽然代价是,他足足用了五次回溯,才一点一滴的从各种生活细节乃至于电视画面之中,将曲辕犁的模样给回溯出来。

    但这超值!

    曲辕犁,乃是农业社会的bug。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汉室农业来说,几乎就是个外挂。

    原因很简单,现在,汉室连牛耕技术都未普及。

    历史上,赵过在关中推广的牛耕技术,都是属于非常原始的二牛抬杠。

    顾名思义,二牛抬杠,需要两头牛来耕作。

    而曲辕犁,却只需要一头牛就足够了。

    而且,耕作效率,远超二牛抬杠。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汉家的冶炼技术,是否能制造出可堪一用的铁器。

    准确的说法,其实是,汉室的精铁产量,能不能跟上来。此时,百炼钢技术和炒钢技术已经出现了,但效率低,产量少。

    但无所谓……

    因为,张越深信一个真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人去研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