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第2/3页)
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荡君子,也有不能让人知晓的秘密了? 朝中的三公,一下子被免去两位,只剩下一个司徒赵温,赵温很自觉地当一个哑巴,廷议时从不开口。九卿也被罢免了一半,托郭嘉的福,他的兄长郭鸿仍然担任九卿之一的廷尉。 曹cao现在在朝中说一不二,他要做的事,再没有人敢跳出来阻挠。 郭嘉琢磨着,是时候出来搞事情了。他最近一直在写:许都招商令、国子学简章。 写完之后,和去年那封改革官制的文书一起签上名字,交给曹cao。 曹cao是个敢于创新的人,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宣布:许都欢迎商贾,不收进城税等各种苛捐杂税,只收商品交易税,粮食、布匹、战马、盐、铁、药等物资交易还有官方的优惠政策。 设立国子学。由昔日颍川书院的先生任教,胡昭、陈宫等人,也都被征召为国子学的讲师。 郡一级的学官,每人每年可以推荐十个优秀学子,进入国子学读书。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每人可以推荐一个子侄入学。军中将领可以凭军功推荐两名子侄入学,战死的将士,除抚恤金之外,如果有适龄的子侄,也可以获得一个入学名额。 没人推荐的士族子弟,可以自行参加入学考试,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入学资格。 在现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外,再增加一个当官的途径,考试选官。由于考试选官的选拔对象,选的是没有官职在身的士子,拔的是下级官吏。依然都是士族子弟,并没有触犯大多数士族的利益,所以很容易就通过廷议。 但提出改革选官制度的郭嘉,依然成为世家大族的眼中钉,因为他的这项改革,使得官员选拔不再牢牢地把持在世家的手中,那些小士族、寒门的子弟,也都可以凭借着学识当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