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诸葛亮之子_第215章 虞翻之语,马谡之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虞翻之语,马谡之略 (第4/4页)

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一样,诸葛亮的智谋,很大一部分里包容了马谡的聪明和智慧。“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典故,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众人皆说“马谡”该杀的时候,参军蒋琬说:“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随后蒋琬更为冷静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也。”

    事情的发展,也恰恰证实了蒋琬的“冷静”的正确。马谡死后,诸葛亮用兵打仗远不如以前,原因就在于身边缺少了善于谋划的智囊型人才。因为少了心腹马谡参与,晚年的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躬亲,最后凄惨地劳累而死。以至于临死之时,诸葛亮发出了“吾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的悲叹,可见诸葛亮对马谡情有独衷。

    因而,诸葛亮评价马谡“匡世奇才”并不过分。过分的是作为上级领导的诸葛亮明知马谡缺少一线作战的经验,却不顾众人的反对,违反常规,硬要让马谡这个“新兵蛋子”上一线挂职锻炼。培养人才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好心办坏事,结果导致人才严重错位,这才导致街亭之败!

    想到这里,这时只听诸葛斌缓缓开口说道:“幼常所说皆有些道理,但很不幸的事,你说的,我都没有安排;不过,就算某早有所安排了,然根据前些日子的“江陵攻防战”以及“取公安一事”,所以想必这些计策也不会轻易奏效!”

    听到诸葛斌这么说,这时的马谡自然也不敢怠慢,忙开口说道:“那不知诸葛将军以为何策可破荆州城?”三国之诸葛孔明的重生为诸葛亮之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