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简单生活每一天 (第6/12页)
那么恒子老师在人际关系中绝佳的距离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她拥有一颗“不惧孤独的心”。 在写本书之前,我和老师聊了很多,她反复表达了一个观念,“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她有两个孩子,还有好几个孙子,自己住的地方离儿子家很近,但是恒子老师常说自己“一个人”“孤独”等。 正如她所言,恒子老师只在每周日和儿子一家共度晚餐,平日里不见面也不打电话。 在她看来,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对恒子老师来说,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在和恒子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孤独”的理解与老师截然不同。孤独是坏事,是寂寞,是羞耻,是凄惨……总之在我头脑中,孤独只有负面意义。 因为老师认识“孤独”的大前提是“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她即使一个人,也从未感到不安和恐惧,她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本意。然而,包括我在内,生活在当下的很多人,非常害怕孤独、厌恶孤独。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孤独,人会努力与别人建立关系,并试图“密不可分”。 由于不是出于本意的交往,结果只是给自己增加压力。 在职场上拼命地交朋友,下了班也要和其他人搞好关系,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社交网络…… 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因为经常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中的纠葛与不满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恒子老师的生活方式教会我“孤独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的心理立场,所以她对别人便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