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5节 (第4/5页)
的,但他的四周跳很不稳定,3a也是勉强。 很多青少年组的男单选手们,至今还把2a放进节目里,不是人人都会跳3a,这很难,对于女单来说特别难,对于他们而言也并不容易。 普通选手与一线选手,技术动作是有壁的。 所以教练们会高频率地提到丛澜,提她那让人羡慕的3a,提她训练的高效,提她雷打不动的坚持。 不是每一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地奔跑,他们会累、会想歇一歇,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会在训练中偷懒,说是在冰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实际连丛澜的一个半小时成果都比不上。 她练3a最猛的时候,一分钟可以跳一组的量。 一组是十个。 摔倒就爬起来继续,落冰了就迈步接上继续,高强度地练习让观看者震撼。 虽然这样的节奏无法持续,但这是她的能力。 上半年,丛澜连去外面冰演,也趁着彩排的间隙里,在那小小的冰场上跟于谨赶训练。 冰演场地比赛用的要小很多,单跳还好,连跳的时候第一个结束就差不多到场边了,最初不习惯,没刹住车要收腿,丛澜摔到场边最近的观众席上,磕得右小臂豁了大口子。 于谨带她去上药,回来后铁青着脸去把那里的杂物和椅子搬开,赞助品牌的logo展示板都给挪到了一边。 丛澜还笑着说没事。 别人几分钟跳一个,她玩命儿地跳到筋疲力竭,就算排除掉晚上意念空间的加练,就凭这个,她也远超国家队里所有人的训练量。 训练看的不是谁在冰面上待得久,而是谁的效率高。 跳跃以外,方晨这里的两个滑行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