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五省边防 (第3/5页)
对复杂的民族问题,光是靠少数民族政策的宣传还不够,需要有这样的人来出面树立榜样,潜移默化。 蔡锷明白李安生的这些良苦用心,自然感激万分。 分别在即,蔡锷提起的,仍然是军国民主义。 在他看来,东北的思想教育还是很有特色的,最好能够上升到军国民主义。 当然,军国民主义跟军国主义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蔡锷这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军国主义,它的具体概念是指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为侵略和战争服务的反动思想和政策。它在国内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实行国民紧急军事化,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在国外,进行掠夺、干涉,颠覆 ,以至公开发动侵略战争,比如现在的日本就有着这种倾向,而且势不可挡的向这个深渊滑落。 蔡锷的军国民主义,更多的是一种驱策民族集体奋发向上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对国人尚武精神的唤醒,锤炼中国人的意志,中国想要富强,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更需要重铸国魂,铸造民族精神。 汉族自古以来就尚武,只是在近代一味的沦为功利民族,被阉割之民族,如今正要激发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强的炽烈愿望。 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 蔡锷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这便是军国民主义的一种表达。 对于李安生裁军之举,蔡锷认为并不必要,中国的陆军常备军应该保持在两百万之数,后备役为两千万之数,才能够确保国家崛起,不为外敌所趁。 李安生自然不是高风亮节,而是为了更快的建立后备役制度,让有经验的老兵退伍,为国家训练更多的具备杀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