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宋教仁 (第1/10页)
从今年开始,整个中国都在关注着请愿活动,希望能够真正敦促清政府实现立宪。 既然各方意见不统一,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流血革命,那么君主立宪总归是最起码了的吧。 今年初,请愿代表团在北京又成立了吸收各界人士参加的请愿国会同志会,并发表了约15000余字的意见书。 2月底以孙洪伊领衔,再次上书请求在一年之内召开国会。十多天之后,清政府发下谕旨,断然拒绝代表团的要求。至3月在海外的梁启超派徐佛苏来北京,与孙洪伊取得联系,并充当了同志会机关报《国民公报》的编辑。 请愿同志会逐渐形成两派:一是以孙洪伊为首的自治派;一是以梁启超为首的宪政派。在请愿活动中,两派各自的潜在意图有相当的距离,而自治派起着主导作用。 孙洪伊是清末推动立宪不可忽视的人物,李安生在直隶之时通过周学熙与其相识,也支持他的政治活动。 孙洪伊正是在李安生的资助下,才取得了如此声势。 革命党人不乏争权夺利之辈,立宪派人也有,而且更加无耻,梁启超便是其中之一。 康有为那老畜生教出来的学生,上梁不正呢个下梁歪。 李安生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所谓的许多伟人,背地里都是男盗女娼之辈,陈其美吃喝嫖赌,杀人放火,孙中山最喜欢嫖宿幼女,在日本时便常以此为乐,只是时势造英雄,后世将他们认为伟人而已。 梁启超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后世来的李安生将这些人看的很清楚。 真正算的上伟人的,也只有蔡锷、徐绍桢等人罢了。 或者,还有一个人也称的上伟人,那便是后世英年早逝的宋教仁。 而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