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一十六章 这也太恶搞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这也太恶搞了 (第2/7页)

研发356毫米舰炮,能够在不花费代价的情况下轻松多些积累,也是件好事。

    英国执意不肯在中国订造的新战舰上头搭载356毫米舰炮,倒也是让李安生想开了,倒不如从德国得到技术,然后自己建造战列巡洋舰。

    事实是,在1912年10月底,英国开工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之后,德国就在十三个月后开工建造堪称一战中最为漂亮且性能优越堪称王者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同样使用了380毫米舰炮,身管45倍径,技术相当成熟,远远超过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上搭载的380毫米42倍径舰炮。

    这是德国全面超越英国的一项明证,日本鬼子看不起德国305毫米舰炮,认为是渣滓,可是,正是德国,在短暂的积累之后,迅速厚积薄发,380毫米45倍径舰炮性能甚至不亚于日本在“大和”号上搭载的410毫米舰炮。

    综合性能比较,李安生还是情愿选择德国的380毫米45倍径舰炮,也不愿意要日本的410毫米舰炮,不是日本410毫米舰炮威力小,而是坑爹,自重大,射程坑爹,射速坑爹,寿命坑娘,战时坑全家。

    战列舰的吨位是很宝贵的,在装甲钢一时无法有一枝独秀的时候,一座炮塔往往能省下数以百吨计的装甲钢,而且由于炮塔自重大,更加的坑爹。

    日本战列舰直到震惊世界的“大和”级的时候,依然改不掉日本工业体系薄弱的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装甲薄弱,消耗在炮塔、装甲钢以及船用钢板上头的吨位比英德美等国太多了,排水量高出人家一大节,但航速、生存能力、威力上头,依然没有太过的优越性。

    “巴伐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