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东北新军齐聚 (第1/5页)
程李系急着在两江与浙江等地抢地盘,顾不上北方局势,倒是给袁世凯再一次的机会,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1911年11月20日,资政院通过了摄政王载沣提名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两天后,袁世凯浩浩荡荡地率领大批卫队,威武而显赫地到了北京。 11月24日组成了责任内阁。内阁名单是: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度支部大臣严修,副大臣陈锦涛(辞不就)。陆军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海军部大臣萨镇冰,副大臣谭学衡。学务部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杨度(辞不就)。司法部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启超。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副大臣梁如浩(梁士诒署理)。农工商部大臣张謇,副大臣熙彦。理藩部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上面这个名单中,有许多君主立宪派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都名列榜上,不过大部分的职位都空着,都不愿意接受,可见袁世凯的这个内阁不太靠谱,信任度不高。 袁世凯的用意是想吸收他们作为君主立宪和责任内阁的点缀品,借以表示他的内阁已不同于旧的清政府。 之前袁世凯已经致电程德全与锡良、李安生,希望能够推动这几位地方大员到京城任职,更是许下了民政部大臣的位子给李安生。 李安生在奉天拍了电报给袁世凯,也没有多说什么,光是从奉天发出电报这一点,就让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 袁世凯内阁成立后,宣统的父亲载沣就解除摄政王地位,而恢复了他的醇亲王封号退归藩邸。 这个全新的看似不再坑爹的责任内阁组成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清廷的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最切实的基本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