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 (第4/9页)
还要添置其他家当,林林总总,都是钱。这可是个无底洞,一般人还真坚持不下来。可想到李安生是个能人,薛策多少有些期待。 “一期船台赶紧建,资金不足,上市融资。我准备结束上海并无证券交易所,股票却大行其道的零乱局面,正式开办上海证券交易所,让华商企业都能逐步上市融资,得到全社会的助力。” 的确,光是凭借拨款、贷款等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型工程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不稳妥。还是上市融资比较有效果,虽然比较新式,但是最起码已经有了橡胶股票的先例,上海富余资本对于橡胶股票的追捧,也让李安生看到了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的契机。 虽然橡胶股票崩盘之后,会极大的打击上海的投资股票热情,但是低潮之后正式一个破而后立的良机,若是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在现在开业,股票上市,很容易给热潮吞没,外国资本兴风作浪,扰乱整个市场秩序,如此反而得不偿失,李安生不想去凑这个热闹,还是低调点好。 开始股票市场必定萧条,但这正是李安生所需要的。 这对一些小型民族工业是很有好处的,也让他们多一个融资渠道。 除了向亲朋好友借债,银行借款也是民族工业开始常用的融资渠道,但银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贫爱富”,以风险控制为原则,这是由银行的业务性质决定的。 对上海滩的华商银行来讲,由于资本薄弱,它主要是针对熟悉的企业有信誉的企业,包括同乡等各种关系户,它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因为银行借款没有利润要求权,所以对风险大的企业或项目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