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年代文女配的极品闺蜜 第63节 (第6/6页)
里,想的一直是这件事,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秦瑶有着细腻的情丝,她在思考为什么?为什么她们这一代人思维有如此的变化?为什么会养出一个满是“警惕心”的她。 明明她们这一代人,拥有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再也没有失学不能读书的困境,大部分人却都活在焦虑恐惧之中。 那是个功利主义盛行,效率至上的社会,很多人早就不相信也不向往爱情了,只把“搞钱”放在第一位。 似乎只有金钱相伴,才能带给人安全感。 人之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 千禧年后的教育,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超过一分,斩杀成千上万人”。 从出生开始,她们就进入了一场无休止的竞争,班里的同学,无论男女,都是竞争对手,要对所有人保持警惕心,要力争上游,她们是被培育出来的蛊虫。 毕业后,竞争加剧,社交软件发达媒体信息丰富,蛊虫们要在社会的阶层中反复确信论证自己所处的位置,碾压了多少人,有多少人骑在头上? 哪怕物质条件再好,对比着对比着,仍然焦虑惶恐。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又怎么去爱上一个人?爱上一个“错误”的人,阶层下滑太惨烈了,还不如选择金钱。 七十年代的人竞争意识太薄弱了,与之相对的,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人之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社会交通条件差,往往在一个地方生活,就是一辈子的不外出,必须处好邻里关系,至少不会把关系弄得太僵,所以人们愿意去维护长长久久的关系。 爱情、友情、亲情,都是人所向往的真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