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种战将_第149章队伍在成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队伍在成长 (第2/4页)



    鬼子兵仓惶迎战,尚未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便被手雷炸翻在地上哀嚎。

    而位于中心的炮兵,具备充足的反应时间,但他们没有防身的枪械,仅仅只有军官配备了少量的武器。

    面对六方手雷轮炸,少量的反击显得无比乏力。

    主要是小鬼子纪律严明,在某种时候会成为弊端,眼下的情形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鬼子在六座山峰各驻守八人,一挺轻机枪、两名正负机枪手把持,四名鬼子兵协防,组成一个堡垒,剩余两人是外围哨兵。

    六峰如一,戒备值守。

    一个小队七十余人,六峰占据四十八人,尚余二十四人,分为四个巡逻队,每组六人在炮阵地区域内巡逻。

    纪律严明,人员集中。

    炮阵地中心,炮兵也很规范化。

    一具迫击炮,配备炮手一名,负炮手协助,还有一名弹药辅助手,严密的三人组合。

    而三具迫击炮相邻,间隔不足一米。

    三三组合,密而不乱。

    鬼子炮阵地上共有五个这样的三三组合,以梅花型排列,在谷地中央围成一个中空五米的圈子。

    这就是聚群轮炸的秘密,炮击时校准为同一个坐标,而弹道绝对有偏差,或是这批迫击炮经过特殊校对。

    这是意外的收获,有待自己以后研究论证。

    由此可以看出,小鬼子的军事素养,以及纪律性值得学习与称道。

    小鬼子也正因次而导致了失败,源于太规范,太集中。

    针对这种规律,小分队才制定出六方突袭法,以突然性,闪电链带式铺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