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轰炸机 (第13/55页)
战场,是远东地区最早的战略轰炸机,前后共生产了1000余架。该机长16.5米,高3.7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348千米,升限将近1万米。其背部有2个可收回炮塔,腹部有1个可收回炮塔,背部和腹部各有1挺7.7毫米机枪,可携带一枚800千克鱼雷或炸弹。 96陆攻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4400千米的航程,这已经超过了美国的b-17。该机服役后成为侵华战争中的主力轰炸机,从日本本土飞往中国内陆,对中国抗日前线以及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实施了长期轰炸,可谓罪行累累。但抗战初期,96陆攻经常以小规模出击,在中国空军的反击下战损率高达60%。 96陆攻服役不久,三菱公司将其进一步改良,于1939年试飞了后继机型一式陆攻,并于1941年正式服役。该机长20米,高6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428千米,航程更是超过了6000千米。该机标志性特征便是其从头到尾几乎一个直径的桶装机身,不仅简化了工艺,降低了自重,还增大了机身空间,还方便了机内人员来回走动。首批服役的一式陆攻(g4m1)可携带1枚800千克的鱼雷或炸弹,头部、背部、左右舷窗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尾还有1门20毫米机炮,几乎每个方向都可以开火。 一式陆攻各型二战期间共生产了2200余架,成为日本海军重型轰炸机主力,直到战争结束前还在生产。 偷袭菲律宾 菲律宾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3时40分,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企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而进攻东南亚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美军总部立刻将这个恐怖的消息告知驻菲律宾美国远东司令部麦克阿瑟将军,警告他防止日军进攻菲律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