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攻击机 (第12/41页)
60千克炸弹,火力强大。该机采用先进的应力铝蒙皮、固定起落架和减阻整流罩,机翼上装有俯冲减速板,因此具有较好的俯冲稳定性,可从4000米高空以70度~90度大角度向下俯冲,将垂直俯冲速度控制在444千米/小时以内,至450米高度后投弹拉起,投弹命中率超过80%,综合性能在当时的轰炸机中堪称一流。 97舰攻,盟军称为凯特,由三菱重工和中岛飞机公司两个厂家生产。由于在竞标过程中两者不相上下,因此,日本军方于1937年决定同时采用,由实战检验性能。但中岛公司最终占了上风,旗下97舰攻各型共生产了1300余架。 97舰攻长10.3米,高4.8米,翼展15.5米,可挂载鱼雷、穿甲弹、炸弹等,最大载弹量约1吨,既可在3000~4000米的高空担任水平轰炸任务,也可在100米高度向1000~1500米的目标投放鱼雷,被认为是非常成功和实用的第一代舰载攻击机。该机吸纳了欧美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是日本率先采用可收放式起落架、可折叠机翼、封闭座舱等元素的军用飞机,堪称日本军机现代化的代表。 扬名珍珠港 在珍珠港事件中,约130架99舰爆和140架97舰攻参加了2个波次的空袭,是参战飞机的主力,一时间声名大振。 珍珠港距离日本本土超过6500千米,对于当时的轰炸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数字,因此必须使用航母将轰炸机运载到附近海域。1941年11月26日,日本6艘航母、2艘战列舰、9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3艘潜艇、8艘油船离开千岛群岛,沿偏僻的北部航线向夏威夷岛进发。为了隐蔽行踪,所有舰艇都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终于在12天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