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33 章 由大同而至大同 (第2/8页)
能发展到大同社会,顶如是实现了三代治,又或是道家、法家、名家等共同的向往: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张天如在不可置信中隐藏了少许向往,但在向往中又有一点儿庆幸和恐惧:还好,在他有生,大同社会肯定是实现不了的。他觉得己肯定非常不适合那个社会,张天如知道,己对于大同治来说实在是过于功利而丑恶了一点。 还好,此时此刻,那所谓以机器主要生产代表的社会都还没影儿呢,张天如且不必考虑得那么远,那么全面,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现实的。 “比起这个所谓大同世,不如还是多关注剥削的定义,或说,剥削的博弈和有限的剥削,到底都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用什么来做衡量的标准……这才是重中重。地主算是剥削——当然算剥削了,那投资呢?经商呢?不知道谢六姐准备把这条线画在哪里……盈利率多少算剥削,多少算正常的劳动所得。” 张天如家中虽然也是吴江有名的大地主,但他却丝毫不似沈曼君一般,对于地主剥削的概念如此抵触,恰恰相反,他觉得教科书里说得有道理——凡是家有资产的大地主,反而能客观看待剥削的本质,要比小地主的眼界更开阔一些。或许是因他明确地知道己过的是人上人的生活,不像是沈曼君,以书香世家居,并无人上人的觉,因此才破防得厉害。 张天如小便知道家中兄弟都如蠢猪笨狗一般,这样的人,仅仅是因出身的缘故,便可以继承良田,一辈子不事生产,只要派人去收租,租户便会乖乖地将身的剩余价值几乎全盘奉上,这不是剥削是什么?完全就是最典型的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