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252 章 张天如出头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52 章 张天如出头了! (第5/8页)

学问,出手最有动静的自然还是刘老。其‘慎独’、‘诚意’说,都是两京江南学子耳熟能详的。

    而且,从文章中来看,刘老必然也得到了买活军的课本,并且仔细研读过了——要反驳一种学说,必然要对其内涵有深刻了解不可。如此方才能发觉其中的漏洞,此文以文言写就,买活军刊登时还翻译成白话文——简单地说,刘老认为,买活军用阶级来划分社会,是一种僵硬而落伍的观点,甚至远不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感慨,连一个乱世英豪,都知道人与出身的阶级并非完全一致,在于‘君子心意’,把人心的力量完全忽略,这是‘失意’。失了君子与天地相合,以其至善还之至微的‘诚意’。

    这诚意和慎独两个点,都是刘老心学的关键,所谓诚意,是指君子格物致知到了高深境界之后,将本来不分善恶,反映了人心本源的‘意’归宿为‘诚’,按照买活军在语文课里说到的语法学,这里的诚字要做动词来理解。按照刘老的认识,诚意不独止于君子王侯这些贵人,而在于世间每一人身上,学问的存在,是要令天下人都诚其意,向其正,做到里外如一,所谓‘慎独’。

    如此一来,买活军的阶级论,甚至于在众人体察其意以前,就把所有人都分好了阶级,完全抛弃了‘主观能动性’——这个词是买活军做的翻译,当时让武叔卿琢磨了很久,如果人生来就是如此,已经被定下了身份,怎么都改变不了,又哪来的动力去‘向正’?这便是‘失意非正’之说。哪怕是抛开了刘老精妙的文字,翻译成白话的道理,也让武叔卿不由得微微点头,觉得说得很有道理。m.zwWX.ORg

    买活军的这套理论,最让儒家无法接受的,便是完全用一个人的经济利益来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