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345 章 专栏大作家 (第3/9页)
誊抄出了四五篇文章,准备往《周报》寄去投稿了,临寄信以前,他心中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想来如他这样欲要扬名的读书人,一定是车载斗量,内容上也一定各有机杼,徐振之几篇讲述地理、景致的小文,如何能说是得到编辑的青眼呢?m.zwWX.ORg 也是因此,他在署名时丝毫都不谨慎,大笔一挥,便署了‘江阴徐侠客’这五个字——江阴徐这三个字是不能省的,因他出门在外,便是时常往家里报信,信件也有可能在半途丢失,这《买活周报》在江阴也有得卖,若是稿件被刊登的话,江阴的亲戚们自然知道这江阴徐是谁,至于说锦衣卫会不会因此盯上了他治罪……不好意思,徐振之连童子试都没有考过,土财主一个,厂卫这样的东西,在江阴府一点存在感也没有,他家地头蛇一个,便是署了江阴徐,那又如何?江阴徐千千万万,未必官府敢为了一篇文章,给徐氏一族治罪。 至于侠客两个字,则是和他常用的一个号同音,又暗藏了徐振之自己的一点志趣,因此徐振之便随意写了这五个字充作笔名,当时他正好在柯城一带游历,寄信是非常现成的事情——买地占据了的衢县可就在江对面那!双方百姓的来往,简直再方便不过了,多少柯城的百姓都撑船去买活军那里做工。徐振之那都是眼见了的。 虽然如此,但当时,买活军正和朝廷交战,动乱之地,徐振之是不敢轻易过去的,不是怕别的,而是因为他母亲逐年老迈,徐振之要随时能够赶回江阴去,他若是去了这样的战乱地带,困在里头暂出不来了,岂不误事?从彼此的关系来说,这就好比自己往建贼、西贼的老巢钻一样,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徐振之虽然好游历,但他脑子不傻,再加上他也去过虎夷山了,暂时对于福建道没有太大的兴趣,便在衢州止步,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