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16 章 角色对调 (第5/9页)
这里的教育不但完全免费,而且被强制纳入了生活中,而且也没有非进士不入翰林的规矩,倘若买活军要组建内阁,其选拔范围绝不是只以三年几十人为周期产生的庶吉士群体,而是万千吏目中通过实干和竞争一步步走到备选职级的官员……买活军这里根本不需要珍惜什么良才,良才实是太多了!你犯了错,能替代你的人数不胜数,这样的竞争之下,谁敢不好好做事?! 论到竞争的激烈和办事的能力,内阁可以比么?这一点任何人可以得出结论,就连王肖乾也不得不承认,如的选拔比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要合理得多。买活军把选拔放了极大的吏目人群经历的漫长的宦海沉浮之中,而本朝是把大分选拔放了宦海以前,科考之中。 买活军的吏目,甚至十五岁始做吏的有,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到最考过高级班,可能做了十几年的吏目,职级也得了提拔,而本朝呢?大量书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白读谓圣贤书,到了五十多岁考中进士,那还有什么用?八股和政务根本就没有关系,那些被刷下去的人才,于朝廷政务更起不到什么佐助之用…… 太多了,差距之处实是不胜细数,这让人怎么能不灰心丧气?使团的气氛,原本还算是乐观的,因为朝廷毕竟是有了一点改变,买活军的刺激下始引入良种、新法,有了一些中兴之态,这总是让人欢喜的变化。但刻这篇文章,却让信王以外的众人仿佛又被按到了水底:最让人绝望的不是敏朝仿佛注定的失败,而是他们这些敏朝的官僚,买活军这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前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言权……他们会调查研究么?他们通晓数据么?倘若有一,那不忍言之变当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