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39 章 牡丹亭 (第4/12页)
考虑在头,那便是旦和买活军打起来的话,姑苏城承受的损失。 “当然是议和好喽!”也有人这么公然地诉说着朝廷对于苏松道的压榨,“若是打起来了,钱粮从何处来?还是我们这些百姓们纳捐认领。兵灾残民啊!买活军纵然粗野无礼,有番话说得是没有错的,这气年比年异常,年比年冷,小冰河时期俨然是成真的,都是华夏子孙,打什么打?难道真两败俱伤,让建贼得意了成?” 这自然是有人能到最坏的结果,至于买活军占去了福建道……那又没什么的,至少五年内,买活军打到姑苏这来,而且就算来了,也未必就定屠城什么的,买活军的声比建贼好太多了,而且他们还很会做生意,‘小自在’内坐着的七八人,去年和买活军做皮棉买卖,哪个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卖皮棉,买棉布,又从买活军那买来稀奇古怪都又十分实惠的东西,就连菜油,买活军处的出产都更上等些。怎么看买活军对苏松两府都有好处,至少比朝廷更好得多。 姑苏城抗税的风气,自古以来就是有的,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对于子的观感并怎么样,本地人有些还记得本朝立国之初,为这是和皇帝争的张王大本营,皇帝颇费了番功夫才拿姑苏,姑苏的税赋便被定得比处高得多,且处处受到打压,很多本地人的长上,都是接连过了好几代人的苦日子,这才慢慢地将城市经营得如从前般富庶。 既然赋税这样公平地重,姑苏本地人对于朝廷没有太多好感,反而喜闻乐见买活军崛起,也就足为奇了。和议的达成,更是直接避免了大额军费的开销,又肯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外,便是数清的银子在这头滚着。自从见到和议开始,诸位大老爷的脸便是圆的,见了人都是笑眯眯地‘恭贺新禧’,可见心情之佳。 今日的小书房内,更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