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34 章 有些人根本不关心政治 (第2/11页)
,也有码头给贩‘青头俵物’的船只靠岸,或者本滨海,开了私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买活军的货物与报纸的影响,那只是有限繁华的港口城市而已,一旦离开了港口,余下的小城镇中,一城里能读到报纸,用到俵物的人家究竟还是很少,只能靠贩子们的脚步,在这样的小城市中织起网络。既然如此,这微弱的人际脉络,没有本地帮的庇护,也是很容易熄灭的。 如今买活军往北,之江道是被渗透得厉害的,连武林都遍地是青头客,甬港是‘辽饷帮办衙门’所在地,更不必了,再往北去,江南道那里,盐贩子们一年也要去四五次,往南则联系了广府道,那处的日子相对过,活不下去的人不多,只有一女娘愿意来买活军这里做活。 往西是江西道,主要靠航运往来,信江上航运奔忙,运送着大江两岸的流民往买活军这里讨生活,盐贩子们借着船,从港口下船,在本地帮的陪伴下,又往邻近的小县去‘开辟市场’,这份工作相当危险,每年都有同僚去世,或者死于时疫,或者死于路途中的意外,或者死于和当地人的冲突,因此,报酬也越加丰厚。 像是吴老八这样,负责了北向关系网的小头目,出差时一月收入往往破万,因为有‘危险津贴’,而且出门时所有的花销都由官府包去,他这里所得是净落在自己手里的,一月给周小娘子一千文,周小娘子自己出六百文,除了日常花销,还能余下不少积蓄。吴老八这里余下的九千文都是净存着的,他还能捎带手做点小买卖,自己的钱存得很快,在许县买了水泥院子,是他们成亲的房子,婚后调动到衢县,又很快买了这套,许县那里的院子,便租了出去,每月的租金由他母亲收走,算是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