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446 章 故人会(上) (第2/7页)
熟知的—— 这些名伎,确然是有资格以伎女而名之的,其多为一等行院中,前辈伶人所收的侍女、养女之辈,在长辈处受到教养,读书写字、学诗习画,其中聪颖有天资,又生得娇媚的女孩儿,才会被挑选为接班人。 余子中,生得好,而脑子较为一般,于文学诗赋没有天分的,有时会被转手去江陵,做那一等二等的瘦马,而留下来的清倌人,真正有才华的那些,所受的尊重不啻官家小姐,在几年内,乃是养母家里活生生的摇钱树,而且享有择偶上十分的自由,往往追求者众,不论是豪商富户还是富贵文人,都是百般呵哄,于名士唱酬往还,每出场一次则其假母得金数十乃至近百两。 不过,正所谓自古美人如名将,人间不许见白头,这些名伎风光一时,但最后下场体面者百中无一,真正和她们发生真情的良人,家中对于她们自然是不能接纳的,若是嫁于富商,数年后色衰爱弛,或又和家中妻妾不能相安,或者自行求去,或被逐出,重新又回到姑苏、金陵一带,或者重cao旧业,或者离群索居,不数年不知所踪,这都是常见的结局。 对于这些老伎,文人墨客们自然也少了关注,除了多年的相知,会前去探访,留些银两之外,经济上只能仰仗自己从前得意时的积蓄,但话又说回来了,人是没前后眼的,得意时千金一掷,到了落魄时,生活窘迫之境唯有群伎之间自己流传,又有老姐妹互相周济,代为留意清俊灵慧的小女孩儿,由她们收养传艺,如此女孩儿教养出来了,若成了新一代名伎,自己也能跟着安享晚年,便是较疏懒些不堪造就,也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