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43 章 谢双瑶的自我营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43 章 谢双瑶的自我营销 (第8/9页)

   再说还有交流问题,尤其是南方,会说官话的人只比会识字的人多一些而已,这还不算南北方官话的沟通问题。临城县有十个村,目前盘点出两万多人,如果说有一天深山又发现了一个三四百人的村落,而于县令对此竟一无所知……那谢双瑶也不会奇怪,更不会觉得于县令不称职,他上哪知道去呢?连吏目恐怕都不会完全清楚,如果现的大敏朝地图展开的话,别说对买活军了,是对官府,也还有好多疆土处于『迷』雾模式,还没被登塔开地图呢。

    但官衙不知道的事,私盐贩子却一定是知道的,流民们可以己纺线织布,可以己留稻种,可以不用铁器,甚至可以完全不看医生(反正看了也没啥用)……但他们一定是要吃盐的,人不吃盐会死,而他们也一定只会买私盐。甚至多地区,私盐官盐已经完全一体运营了,刘老大今晚向谢双瑶描述了江浙那边的模式,“官盐由盐商包销,每年返给官府盐银,然还有各处的孝敬……这贩盐,前些年赚的银子那真是海了去了!”

    这头的讲究不足为外人道了——官盐的产量,那是从数百年前开国定下来的,既不能随意减产,也不能随意增产,理论上说,是按黄册人口来生产官盐,但哪怕不说质量问题,盛世人丁不断繁衍,又因为人头税的存,隐户、流民是不可避免的存,而且多偏僻县城几十年都不会重修黄册,这期间繁衍的人丁也有不少,全吃官盐供应然并不足够。

    那些包销的盐商有了盐票手,于有了官方私权,一斤官盐恐怕要搭五六斤私盐,还不是盆满钵满?然是淮扬一带作兴风月,大厦连云,不知蓄养了多少‘梨花院落溶溶月’,也唯有这的城市,才能衍生出周边产业如扬州瘦马,那都是因为有钱人太多了。

    这些年天下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