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400 章 万神之神(上) (第5/7页)
适合南洋土人的宗教教义(若第一题有其余解,第二题可以不答)】 谁会不答第二题呢?毕竟在座的大家都有宗教背景,有些是新宗教(贤人崇拜),有些是老宗教,他们的出现就已经证明了买活军在这一点上的黔驴技穷(莫祈平已经会用如此复杂的成语了,谁说他不厉害?),或许,不是没有非传教的开化手段,但那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谢六姐并不傻,她可不会在外域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 任何时候,行政者总是追求最小成本,最大效益,毕竟谢六姐要花费的可都是福建道百姓的稻谷,华夏百姓的金银,如果在南洋花得太多,很难说民间会不会有怨愤抵触之心。 莫祈平对于第二题是早有准备的,第一题他没有料到,但他并不惊慌,而是从容地打开了带进考场的买活周报,他特别准备了几篇谢六姐的亲笔文章,作为动笔之前的引子,模仿着她的写作习惯:确定核心思路之后,分析题干作为引子,介绍南洋土著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特别优势(曾途径南洋),分析了买活军现有的扫盲制度要求的经济和人力成本,列出了几种选择,指出,在这所有选择之中,宗教的确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成功率最高的唯一之选。 第二题就基本是照抄莫祈平之前准备的底稿了,他只是略微调整了一些细节,是在考前的碰头会中被激发的灵感:在传教伊始,与其设计一门新宗教,不如把六姐塞入老宗教之中,以寄宿蚕食的姿态,把传教和扫盲结合在一起,用先进的产品作为诱饵…… 每一种新的流派的流行,都是因为能够给信仰者带来好处,贤人崇拜的扩散就是最好的例子,买活军的盐、糖、工业品,都是最好的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