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00 章 信王驻跸云县(一) (第3/7页)
’,这样的气候和陆上相比,终年高温湿润,至少对于农业是很有利的。如果信王是住在北面的小地主,又有一定的勇气的话,此刻哪怕是卖了家里的祖业,迁移到鸡笼岛上去垦荒,恐怕也是不会吃亏的,北面已经连着三年闹旱灾了,再这样闹下去,田地不值钱,命也要跟着不值钱了,此时去鸡笼岛,虽然要吃几年苦,但前景的确是一片大好,至少能吃饱饭是没问题的。 自然了,买活军这里是不允许地主存在的,任何都能买‘份额田’,若是买多了,或许是不卖给,或许是要交额外的‘奢侈税’,这都是黄谨提供的消息,譬如说一家如果按份额能有十五亩田,有了余钱,要再买的话,每亩地要交的赋税是半点都不能少的,这是每年根据天候和收成下的定额,半点不能逃,这样算下来,‘持有’田地如果不能充耕种,其实相当不划算,因为买活军这里预期每亩田的产量是相当高的,高到必须付绝大多数的劳力去进行精细耕种,也没有余力去照顾别的田地了。而且如果自己种不过来,想要田租给别的话,也能收一点象征『性』的佃租,买活军这里的农民外打工时,在村委的组织下田租,主要是为了让庄客来交那一季该交的税赋——他们也叫官租子。 在信王来,这条策略对敏朝官府算是有利的,否则,北面的地主可不是要纷纷地卖田卖地,到买活军那里去安家?是因为买活军不接受地主作为职业,这些中有许多又不会做生意,因此这迟疑不前。尤其是山阳道,自古来最是重安稳传家的地方,若是不许蓄田,考上了吏目也没有免税赋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